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信合金融计算器

“规模速度型模式”失效 农村金融机构创新自救

点击量:95   来源:未知   日期:2013-08-12 08:03    【打印】   【关闭

8月13日,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14年7月份,小型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商行、农合行和农信社)存款余额减少1254亿元,当月新增贷款较上月减少1847亿元。 

 
   存款额持续走低是近年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营压力不断增加的一个缩影。农村信用社改制十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快速发展,目前全国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北6家农村信用联社总资产突破万亿元大关,中西部的内蒙古、新疆等农信社的存款、贷款余额也在各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规模、网点、存贷款余额的排名中名列前茅,成为不可小觑的地方金融机构。 
 
   但是,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靠人员多网点广、以存贷差获利的盈利模式在近年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现实经营压力的加剧使得十年来以“规模速度型”发展之路收获巨大红利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得不开始走上自救之路。 
 
  发展软肋日益凸显 
 
   农信社、农商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六十年形成的“一家独大”的固有格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杀了个“回马枪”,重新在县域布局,农行和邮储银行也始终与农信社贴身“肉搏”,连一直驻扎在城区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把触角深向了县城。 农字“蛋糕”被更多的“掘食者”瓜分,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场新的市场战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曾经引以为傲的规模速度型的发展方式,正在逐渐失效,甚至成为包袱。 
 
   而利率市场化更是加剧了竞争。在今年4月银监会的全国农村商业银行标杆银行联席会议上,上海农商银行行长侯福宁坦言,近年来,该行存款付息率持续上升,利差收窄的压力非常明显。 
 
   浙江某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亦有同感,这位副行长告诉笔者,该行的贷款收益率逐年下降,已经从原来的11%降到了目前的9%。 
 
   而区位差、规模小的农村金融处境更为艰难。湖北某山区农村商业银行人士告诉笔者,到2014年6月末,全行资产总额为接近60亿元,存贷款分别占负债和资产总额的95.2%和41.1%,但衍生金融工具、买入返售、卖出回购金融资产等可避免利率风险和提高利率定价能力的业务基本为零,资产、负债分布单一;此外,2014年6月底总收入15297万元,但中间业务收入仅为144万元,投资收益仅977万元。业务产品和盈利模式单一,盈利仅仅依赖存贷款的利差,信用证、保函、投资银行、代客理财等业务均未开展。 
 
   东部地区某市农信社理事长表示:“虽然该农信社的存款余额、当年净增额居全市金融机构之首,但是人均和网点平均存款余额、净增额排名却相对滞后,无疑让农信社人员多、网点广的优势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 
 
   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曾在公开会议上表示,我国利率市场化后,虽然利差大幅收窄的可能性较小,但利差缩小是必然的,依靠高利差覆盖高信用成本和资金成本的传统发展模式将难以维系。 
 
   面对严峻的政策与市场形势,2014年年初,各省农信社年度工作报告的着眼点重在省情及行社机构不足的深度解剖,直面可持续发展的软肋。其中,华东某省联社的工作报告中显示,不良贷款总量仍有所上升,资产风险控制压力仍然较大,风险管控任务更加艰巨,局部地区和单位风险较多,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弱不禁风”的缺陷进一步显现。 
 
   今年年中,数家江苏省内的农村中小机构的IPO招股说明书证实了管理层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弱不禁风”的担忧:在6月30日证监会发布最后一批预披露的企业中,江苏省内的5家农商行齐齐搭上了IPO末班车。即使是这些农村中小金融中的佼佼者,经营结构也颇为堪忧。 
 
   公开披露的信息中,无锡农商行不良贷款攀升,过度依赖利息净收入。据悉, 2011~2013年,贷款业务是无锡农商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客户贷款利息占利息收入总额的68.69%、73.52%和80.51%,比例过高。 
 
   计划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江阴农商行,其招股书显示,该行报告期内营收不稳,净利润增速出现下滑。江阴农商行目前仍以传统的信贷业务为主,2011年至2013年净利息收入占营收的比例均在95%以上,而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仅占2%左右,业务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该行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业务创新成本高 
 
   危机四伏,如何“破局”?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周慕冰指出,金融业态的重大发展倒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他将“深化改革转型”作为2014年重点工作的第一篇文章。 
 
   纵览部分省级联社(农商行)年度工作会议报告,“转型发展”成为2014年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关键词之一。 
 
   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无疑必须推进多元化发展。但是,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很少,普遍存在着重表内、轻表外的思想,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承兑汇票、保函、担保、委托代理等新的业务增长极尝试甚少。 
 
   以2013年上半年数据为例,工、农、中、建、招商等7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超过20%,但有的省农信社仅占2%。 
 
   浙江某农村金融机构人士告诉笔者,虽然该行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共连续发行某系列理财产品5期,募集金额累计达10500万元,但专业性较低,该行事实上只是起着“通道”作用,理财资金由某国有大行进行运作管理,因此其业务操作相对简单,并由相关部门兼岗操作,没有独立的理财中心或者投资银行部门进行专业化运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业务还相差甚远。传统业务依然是银行的“当家菜”,即使关注中间业务,但基金、证券、黄金(1270.70, 0.40, 0.03%)、理财、信托等为基础的投行业务人才极其缺乏。 一些规模较大的农商行开始了创新业务的探索。比如今年8月6日顺德农商银行发行顺德农商行首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首单成功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此之前,4月,山西尧都农商银行采取“股权质押、余额包销”的模式,为太原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承销发行1亿元私募债;6月27日浙江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发行了2014年第001期同业存单,该行成为首批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同业存单的农村合作银行;7月底,银监会批准了重庆农商行筹建融资租赁公司;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发起的珠江金融租赁公司也于近日获得银监会批复筹建。 
 
 
 
   社科院中小银行研究基地主任曾刚认为,资产证券化、金融租赁等业务都是银行多元化综合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规模较大银行的选择,但仅仅是个案,对于数量有3000家左右的大多数农商行和农信社来说,可复制性不大,比如银监会非银部要求做金融租赁公司的银行必须在800亿元资产以上,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都做不到。 
 
   曾刚建议,对于绝大多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来说,多元化、综合化发展是不可行的。只有顺应外部环境变化,适度调整,在原有的业务范围内精耕细作、精细化发展,增加客户黏性,才更靠谱。 
 
   一家资产规模在300亿元左右的江苏某农村商业银行副行长也认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和经营模式千差万别,转型必须因地制宜。“资产证券化产品、做租赁公司等创新产品,成本很高,是我们可望不可即的。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微创新’,如同游戏中‘打补丁’,及时弥补目前发展中的短板。比如我们在全力推进社区银行、微信银行等,以在新领域和大行保持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