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农信资讯 >

信合金融计算器

发挥农信社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点击量:104   来源:未知   日期:2013-08-12 08:03    【打印】   【关闭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5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加强管理,转换机制,改进服务,为“三农”服务的方向进一步明确,加大了对农民和农业的信贷投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应坚持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做强做实省级行业管理和服务平台
  一、完善行业管理体系。由于历史原因,农信社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清理和重组,很难做到产权明晰。因此,在这一产权构架下,社员代表和理事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能力,使得法人治理所要求的从社员(出资人)到企业的决策者、到经营管理者之间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难以有效形成。因此,有效的行业管理是实现这种机制的必要选择。
  二、建立区域性行业管理和服务平台。从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特点来看,强化区域性行业管理和服务平台内生于它们的现实需要。在现代开放的经济金融竞争环境下,单个法人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中会遇到诸多矛盾:首先,社区性银行机构与开放性客户服务的矛盾。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客户不再局限于在当地生产经营,同时对金融服务也呈现多元化需求,不仅需要存贷款等传统金融服务,更需要现代结算、理财、电子银行等个性化金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性的农村信用社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客户的需求,必须要有一种更高、更强有力的服务平台帮助其以最小的成本克服自身缺陷。其次,单个小法人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与大银行相比,单个法人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规模、人才、手段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要克服这些劣势,又存在自身成本承担能力弱与巨大的外部交易协调成本之间的矛盾,如信息化建设、电子银行业务研发、新产品研发推广、对外形象宣传、公共关系协调等方面的巨大成本,单个法人难以承担且效率低。如果建立一个更高的省级乃至全国性的服务平台,就能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克服单个法人与大市场对接的难题。这正是基层法人单位多年来盼望已久的共同愿望。再次,独立自主经营与风险防范的矛盾。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自身抗风险能力比较弱。通过建立省级乃至更高的服务平台,形成法人单位之间安全便捷的资金调剂平台,建立高效快捷的风险救助机制,可以大大提高抗风险能力。在解决风险问题中结成一种互担风险的行业救助机制成为一种内在要求。在这种同类银行机构为共同利益相互依存的体系中,统一的行业管理和服务规则已成为必然需求。
  三、落实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和风险责任,必须建立一个工作平台和抓手。首先,政府支农政策的落实需要一个传导渠道。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后,各省级政府出台了减免税费等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化解包袱、轻装上阵,以更好地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主渠道,是让农民享受基本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为了使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真正发挥作用、惠及“三农”,并落实好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经济、支持“三农”的其他政策,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行业管理平台,形成一种有效的政策传导机制,以确保有关政策在农村信用社得到落实。有关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规定也已经明确,管理体制改革后,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和处置责任最终由省级政府负责。要确保这种责任的有效落实,按照“责权对等”的基本原则,省级政府就要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权,通过建立省级联社形成工作平台和抓手,对辖内农村信用社实施有力、有效的管理,更不可能放弃管理。
  四、对社区性银行机构建立区域性管理和服务平台,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这些国家通过政府授权和完善内部治理,有效地解决了自下而上的产权控制与自下而上的风险管理的矛盾,形成了一种既有利于发挥成员行自主性而又解决成员行小规模、社区性等不足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具有成长性的金融生态。
  强化省级联社的管理和服务功能
  一、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提升行业管理水平。首先,要把握几条基本原则。即:遵照章程,民主管理。根据各法人单位共同制定的《章程》,通过社员大会、理事会等机制,规范、有效履行职权;法人单位在章程和其他规定范围内接受统一的行业管理,同时又对省级联社进行监督,并参与决策。根据授权,依法管理。作为省级政府行使行业管理职权的部门,省级联社必须根据政府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依法管理,同时落实好自身管理责任,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经济、抵御风险、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同时,形成信贷、财务、人事等一系列管理机制,作为实施管理和规范管理行为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大胆引入现代金融企业科学的管理理念、规范和流程,并强有力实施。党的建设,相辅相成。强化党组织在改革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建设寓于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之中,并成为促进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法人单位的不同情况,同时因地制宜,实施分类管理和指导,不搞“一刀切”,对基础薄弱的法人单位,重点督促、重点帮扶。其次,要不断优化改进管理方法。以宏观管理、抽象管理、间接管理为主,通过制度规范、行为标准、指导意见、过程监督、结果评价、职务激励等形式实施管理。同时,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能,接受法人单位的监督。再次,要逐步简化管理内容。主要管标准、管规范、管程序、管涉及全行业利益的大事。具体管理事项,根据各法人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坚持责权一致的原则,对法人单位能管好、应该管好的事,有效落实责权,充分尊重其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对法人单位自身难以办到而又迫切需要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省级联社应努力做好。
  二、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打造区域性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性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是省级管理机构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功能定位。我们提出了“打造12个中心”的具体构想,即产品研发推广中心、交易清算中心、风险控制中心、电子银行运营中心、资金调剂营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规制建设推进中心、企业文化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党群工作中心、公共关系协调和维权中心等。省级联社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成这12个高效运行的中心,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以省级平台为基础和依托,通过公司化运作,建设全国性的服务平台。比如资金清算、资金调剂、票据业务服务平台和理财产品代理、产品研发共享、综合信息交流平台等。每一个服务平台可由一个省级联社(农合行、农商行)牵头组织,共同参与、共同支持,把一省(市)之优势变为共同的优势。这样每个省(市)联社既积极为全行业服务,又能享受兄弟省市联社提供的服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